返回

退下,让朕来沈棠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31章 1431:夺桥,炸水路(二十二)【求月票】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1431章1431:夺桥,炸水路(二十二)求月票

    狂风大作,飞沙走石。

    天地变色瞬间,狂风几乎吹得人站不稳。

    连接战场两端的铁索长桥更是大幅度左右摇摆,瞧得人心惊肉跳。万幸,铁索长桥已铺上特制木板。几乎在风起瞬间,秦礼下达全员下沉重心指令,务必让双脚在桥上生根。

    武卒不假思索照做,动作一致降下重心,随着浅色士气光晕笼罩各伍,稳如泰山。

    中部盟军哪里料到这一变故?

    等反应过来已经迟了。

    铁索长桥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。

    一个又一个武卒下饺子一样被风吹下去,更多的人是慌乱之下被带下去的。趁人病要人命,密密麻麻箭矢后脚杀到。大批中部盟军武卒还在半空就被射成筛子,哪怕盟军方面有人出手起风,缓解下坠速度,这些兵不死也残!

    康国武卒趁势大批登岸。

    一个个抽出腰间佩刀。

    沈棠抬手化出屏障阻挡肆虐风浪,眼球视线往上移。当她瞧见天空与大地颠覆,黑白二色瀑布在天地间交汇,以交汇点为中心旋转纠缠,化成一对阴阳鱼,她便知是魏楼出手。

    沈棠口中轻啧,压下丹府灼热引起的不适,冷笑抬眸,视线对上神色各异的敌将。

    举枪冲着其中一人:“来啊。”

    任由身上武铠消散无踪,不见慌张。

    沈棠不慌张,那些个敌将不能不慌张啊!

    不仅是沈棠身上的武铠一点点湮灭,他们的武铠也不受控制解除,手中武器化成万千光点从指缝溜走。丹府发生某种不可控的巨大变化,气息从霸道灼热化为阴柔清冽。

    当天地短暂停顿过后,时间重新往前。

    沈棠一回生两回熟。

    只见她笑嘻嘻拔出一把雪亮长剑,瞬间化成出闸猛兽,脚下蹬地,身形化成一缕清风穿梭战场。同时还幸灾乐祸道:“慈母手中剑,游子身上劈!龟儿子,你妈来了!”

    大雾天打儿子,闲着也是闲着!

    剑光绞碎稀薄雾气,长剑劈开烈酒,百十条火龙向四面八方冲去,目标正是这些围攻她的敌将。而这些敌将,啊不,应该说是文士全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火龙几乎要烧干天地间的水汽。

    强烈的死亡预兆让他们爆发出最大的闪避速度,一个个滚地翻身,好不狼狈。他们错估眼下状态,不管是力量速度还是爆发出来的潜力,远不如平时。错误判断必然会带来更多失误,甚至还有倒霉鬼直接崴脚,被战场流矢射中手脚,一下子成了文弱书生。

    嘻嘻,可不就是文弱书生么?

    沈棠剑锋切开其中一人的喉管,在其他人惊悚眼神下,帅气挽了个剑花。雪亮剑身映出她被杀意浸染的冷峻眉眼:“投胎一位!”

    盟军敌将:“……”

    他们对这一幕皆不敢置信,被沈棠一剑送走的倒霉鬼更是至死不曾明目,他们都不明白他(自己)怎么就轻而易举死了?康国这边究竟用了什么手段?影响范围这么大?

    受魏楼文士之道影响最小的反而是普通武卒,实力低的武胆武者身体素质跟文心文士差距并不是很大,武气对他们而言更多是一种增益,并没有质的变化。文武颠倒也只是让他们失了武气凝化的武器,他们还能用备用的打近身肉搏战!白刀子进红刀子出!

    底蕴越深,受影响越大。

    在魏楼发动文士之道之前,秦礼就对全军发出了警示,让他们比敌军多了心理准备时间。除此之外,参战武卒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年高国之战的百战之兵,当年苦练的本事还未忘光,勉强能保持阵型不乱。剩下的新人虽无经验,可练兵的时候有专程训练过。

    是的,折冲府也练这个。

    因狂风吹散了浓雾,混乱战场逐渐清晰,单纯肉眼也能看得很远。魏楼一扫战场就发现敌我两军阵型泾渭分明。一方依旧紧密有序,一方已经有乱成一锅粥的崩溃趋势。

    魏楼垂着眼睑,陷入某种沉思。

    怎么说呢——

    康国武卒的表现甚至抵得上他当年亲率的兵马了。不可否认,他们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跟秦礼提前预警安抚分不开,令行禁止,但仅凭这点是无法做到这种程度的,仍需长时间的打磨适应。魏楼移动视线,余光投向旁边眉眼更添坚毅的文雅武将——秦少师。

    秦礼内穿武铠,外披儒袍。

    白青二色给他周身气质多添几分清冷。

    魏楼:“……”

    他知道康国有经验,但秦礼反应是不是太快了?后者似乎注意到他的小动作,浅笑着解释道:“当年一战结束,魏前辈愿意隐居康国境内,主上便料定您会出山再战。”

    所以早早就开始熟悉。

    嗯,有备无患。

    因此,不管魏楼跟随哪一路兵马出征,那一路兵马都能最大限度配合魏楼作战。魏楼听了不知该气还是该笑:“她当年就觉得老夫还

第1431章 1431:夺桥,炸水路(二十二)【求月票】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